专访|王星瀚:70余部作品铸就的"黄金配角"之路
王星瀚,这位从军艺走出的表演艺术家,用20多年时间在70余部影视作品中塑造了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。从《天下粮仓》中质朴灵动的"小刀子"到《西出玉门》中神秘莫测的"李金鳌",从《剑侠》中诙谐智慧的"张果老"到当前正在热播的《折腰》中复杂多面的"刘扇",他以平均每年3部作品的创作力,持续为观众带来惊喜。更难得的是,这些作品中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达28部,央视播出作品12部,真正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。
一、军艺磨砺:奠定表演根基
在横店的拍摄现场里,我们见到了正在为新角色做准备的王星瀚。"很多人不知道,我其实是军艺毕业的。"他回忆道,"在新疆艺术学院打下基础后,1997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表演系,这段军旅艺术教育让我受益终身。"
军艺严格的军事化管理锻造了他坚韧的品格。"每天清晨六点出早功,寒冬腊月也要在操场练声。"系统的斯坦尼体系训练为他后来的角色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二、经典角色解码:从"小刀子"到"李金鳌"
《天下粮仓》小刀子
这个看似简单的配角,被王星瀚演绎得层次分明。他用灵动的眼神和细腻的肢体语言,将一个小人物的善良与机智完美呈现。该剧在央视创下12.6%的收视奇迹,至今仍在豆瓣保持8.3的高分。
《血色浪漫》吴满囤
为了这个沂蒙山农民角色,他提前一个月深入农村体验生活。剧中那场零下十几度拍摄的雷区戏份,成为表演教科书级的范例。该剧荣获首届澳莱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。
《剑侠》张果老
在众多八仙题材作品中,王星瀚版的张果老独树一帜。他将神话人物的仙风道骨与市井智慧完美融合,创造性地加入即兴发挥的喜剧元素,让这个传统角色焕发新生。
《西出玉门》李金鳌
为塑造这个精通皮影戏的方士,他专程拜师非遗传承人苦练三个月。剧中那段"镇山河"的表演,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影视语言完美结合,成为全剧最受好评的片段之一。这种对角色的极致追求从未改变。
三、甘当绿叶的表演哲学
"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总演配角。"王星瀚笑道,"军艺老师教导我们:'没有小角色,只有小演员'。每个角色都应该有他的灵魂。"在《楚乔传》中,他饰演的"左宝仓"戏份不多却令人过目不忘。"这个角色就像中药里的药引子,量少却关键。"在《新水浒传》中,他饰演的"矮脚虎王英"打破了传统认知,赋予这个角色更多人性化的解读。王星瀚说,"我不喜欢脸谱化的表演,每个角色都应该有自己的逻辑和温度。"
四、业界评价
王星瀚在表演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为他赢得了"黄金配角"的美誉。著名导演滕文骥评价:"王星瀚是中国少有的能将配角演出主角光彩的优秀演员。"《西出玉门》导演苏照彬称赞:"他的表演总能给角色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。"
五、艺术价值:配角之光的创新与独特性
王星瀚的演艺生涯,堪称一部“配角艺术”的探索与革新史。他的创新力体现在对角色灵魂的深度挖掘与再创造上:无论是为神话人物张果老注入鲜活市井气息与即兴喜剧火花,还是为《西出玉门》的李金鳌苦练皮影非遗技艺,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影视叙事无缝融合,都展现了他突破类型桎梏、赋予角色崭新生命力的非凡能力。他拒绝脸谱化,坚持为每个看似边缘的人物构建独特的内在逻辑与情感温度,这种“角色本位”的创作理念,使其表演始终带有鲜明的个人烙印——一种融合了深厚生活体验、精准技艺与不设限想象力的独特气质。他的角色,往往能在有限的戏份里迸发出超越篇幅的光彩,成为串联剧情、深化主题、甚至点亮全剧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六、成就总结:绿叶亦成林的行业标杆
纵观其70余部作品铸就的“黄金配角”之路,王星瀚的成就远非简单的数量累积。他以扎实的军艺功底为根,以不懈的艺术探索为翼,在看似“绿叶”的位置上,开辟出一片生机盎然的艺术森林。28部豆瓣7分以上的优质作品和12部央视播出的主流剧集,是其艺术质量与市场认可的双重背书;业界“能将配角演出主角光彩”的赞誉,则是对其表演境界的最高肯定。他不仅用一个个鲜活立体的角色证明了“戏比天大”的敬业精神,更以自身实践提升了配角在影视创作中的艺术地位与审美价值。王星瀚的存在,让观众深刻领悟到:真正的表演艺术,其光芒不在于角色名册上的排序,而在于演员能否赋予每一个生命以尊严、深度与不朽的魅力。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、用匠心点亮角色的表演艺术家,其“黄金配角”之路,本身就是中国影视行业中一道独特而耀眼的光芒。
中国周报网 Copyright©2015 pt5.2tu.me All Right Reserved. 网站联系QQ:3398630027